行业资讯

自动化码头FB体育建设如何突破?

作者:小编 点击: 发布时间:2022-10-13 19:22:40

  FB体育2016年3月,中国第一个全自动化码头——厦门远海全自动化码头,正式投入商业运营。该码头也是全球首个第四代自动化码头。

  2022年1月,厦门港海润集装箱码头全流程智能化改造项目迎来试投产,这次智能化改造,打通了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流程智能化改造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  不仅是厦门。近年来,全国各大港口,都在致力于“智慧港口”建设,向自动化迈进。尽管如此,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,仍面临不少难点、痛点。

  2016—2021年,中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逐年增长,到2021年达2.8亿标准箱,同比增长7%。

  今年上半年,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.42亿标准箱,同比增长3%。7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36万标箱,同比增长11.2%,增速较6月加快4.7个百分点。

  面对不断增长的集装箱码头业务需求,传统集装箱码头成本增加、人力不足、生产效能无法保证等痛点,驱动中国智慧港口的建设。

  “目前,码头实现自动化作业,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处理水平运输的交通流,即自动化、人工的车辆如何交付集装箱的问题。”上海振华重工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山建国说。

  山建国进一步表示,码头的装卸工艺基本可分为侧面装卸和端部装卸两种。自1993年荷兰鹿特丹港ECT码头建成全球第一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以来,很长一段时间内,自动化码头基本都采用端部装卸的工艺,即垂直布局。国内的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,也采用了该布局。这一布局方式的优点是水平运输的相对距离较短,整个水平运输流程也相对短,可以大幅提高水平运输效率。

  但与此同时,洋山港四期码头的堆场纵深长,还需要使用高速轨道吊,因此需要安装两台吊车梁,这就可能产生吊车梁之间协同性的问题。若吊车梁纵向作业,还需兼顾装、卸效率,这就可能会导致轨道吊能耗的增加。

 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则采用了侧面装卸,即平行布局。该布局方式下,可以使用低速轨道吊减少能耗,但也存在一定问题。由于堆场内采用全自动化作业,一旦外集卡进入堆场,就会产生内外集卡混行的情况,当前混行技术又尚未成熟,可能影响作业效率。山建国认为,解决混行技术难题的关键,可能就是AGV,通过增加AGV的行驶路线,可以减少轨道吊的布置,进而减少能耗。

  广西北部湾港提出的U型布局,与普通的侧面装卸工艺有所不同,采取的是纵向侧面装卸工艺。在该布局方式下,轨道吊可以低速运行,降低能耗。该布局为双车道,分别供内集卡、外集卡使用,从物理上隔离内外集卡。但这种布局,则会存在损失堆场箱量的问题。

  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总经理,尚东分公司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柳长满则表示,尺有所短、寸有所长,不同的布局方式都有其可取之处,与港口条件相适配才是最好的。他认为,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在平面布局、设备选型上,主要受制于两个方面。

  一是港口的商业模式和业务结构。具体来说,对于腹地型港口而言,其集疏运方式多以公路为主,在目前的技术状态下更适合垂直布局或U型布局。对于中转型港口而言,不会存在内外集卡混行的情况,场内均为内集卡,此时就可以选择箱位利用率高、堆场密度配备车辆少的平行布局。

  二是技术发展程度。自动化码头发展至今,其垂直专业设备比较可靠,但水平运输尚未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。若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,实现了完全的自动驾驶,做到了人机协同、自动避让,平行布局和垂直布局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。

  “除此之外,投资回报问题也是制约布局选择的又一影响因素。”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,FB体育厦门国际港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、总经理陈朝辉补充道。

  “实际上,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,布局方式的选择,最终还是取决于码头运营商对泊位和土地的定位,是泊位紧缺型、堆场紧缺型还是效率优先型。”哪吒港航智慧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(简称“哪吒科技”)总经理黄桁总结说。

  随着港口的不断发展,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运转,还是要依托大数据,基于数字化,做到布局、设备、系统的相适应,相适配。而在这过程中,也存在诸多难点。

  柳长满认为,港口码头的数字化发展,首先要实现信息化。一方面,从港口码头内部的运作来考虑,数字化是支撑港口码头自动化的基础。要实现所有设备的操作规范,操作系统要能下达指令,让设备系统执行指令。另一方面,从外部角度来看,港口码头的业务流无法独立于海运贸易链、物流链。此外,港口码头运营效率的高效发展,也需要数字化转型实现单证电子化、无纸化,从而大幅提高港口码头的工作效率,提升与外部环节对接的协同性。

  “数字化转型,要在以港口为中心,围绕船、箱、货三大要素的同时,实现关、港、贸的全流程覆盖。尤其要打通口岸、海关与港口、合作者之间数据互联。要理解港口所在的生态系统,实现系统优化。”陈朝辉补充道。

  在陈朝辉看来,港口码头应成为生态系统的协调方,主动引领、管理各方合作,将优化范围由内部扩大到外部,以实现供应链系统的优化。不过,面对未来发展,数据的互联互通,仍是实现港口码头生态圈协同的关键。

  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温富荣对此表示赞同。他介绍,北部湾港集团拥有诸多业务板块,核心为港口,其余还拥有物流、工贸、金融等板块。板块之间的联动,数据的打通,势必需要超越当信息化应用的强大数字化管理。因此,北部湾港携手华为向数字化转型,目前已建设有OCC平台,打通了各单位、各层级、各业务板块之间的数据壁垒。

  除此之外,从集装箱码头生产系统的智能化的发展角度来说,陈朝辉认为,还有三方面难点。

 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,船期均受到影响,集装箱积压在港的情况屡见不鲜,如何有效利用堆场,做好堆存计划,提高码头整体作业效率;二是如何通过动态、静态的算法实现集卡龙门吊调度的智能管理,以提高效率;三是智能泊位计划、智能配载、智能堆存计划如何实现有机协同。

  柳长满也表示,实际上,从集装箱码头生产系统,包括生产实际情况来看,目前仍然属于流程控制和过程控制,呈现出多点散发的特点,系统就能帮助港口码头解决这一问题。

  近年来,科技对智慧港口的建设作用显著。国家也出台了不少政策,推动港口数字化转型。

  从技术层面的角度来分析,黄桁表示,智慧港口建设的第一层次,就是码头生产管理体系。

  据黄桁介绍,以往码头软件较少,主要是一些大型港口通过自己的团队开发系统。而当时,大部分系统侧重业务流程控制自动化,由业务引领IT。但随着智慧港口的推行,尤其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出现,对码头管理系统提出更高要求。从码头形态来说,以往为ICT,现在向下延伸到IOT,即从一般的信息化设备向下延伸到物联网设备。

  举例而言,全国各大码头都有箱信息的识别。以往箱信息的识别,采用传统技术,即箱子停下来后再去拍照。而现在的技术,能让箱子被桥吊吊至空中时被拍照。此时,信息化设备与IOT设备相连,桥吊可编程序控制器(PLC)可以把箱子轨迹的运行图传给摄像头,通过计算机控制摄像头的范围,拍摄频率约20次/秒,而以往可能仅10秒/次。现如今,在拍摄过程中,就会产生大量的即时数据,数据的传输过程中,也需要一定的网络技术。

  此外,数据也要及时写入数据库,计算结果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。集装箱的状态都需要反馈给数据库。若无法识别, 则无法判断车辆的开行状态和方向。

  第二层次,则是数据流通的自动化。这也是所有软件所需攻克的主要领域。如果数据能够自动化流通,人为干预得越少,数据越精准,数据水平就会越高。这是所有数字化转型的前进方向,无论是设备、传感器,还是数据计算,抑或是从数据库中间计算AI等方面的各个层次,都会对整个管理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。

  “目前,我们所看到的系统,已经由业务引领,走向由‘业务+数据’双驱动引领,且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处于双驱动引领的状态。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数据引领,系统预测并反馈的模式,并及时根据预测进行调整。这一过程不再需要通过人的经验判断。这也是我们未来需要攻关的要点之一。”黄桁说。

  对于哪吒科技的发展而言,码头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,黄桁表示,该公司还会成为一家数据分析供应商。每时每刻产生的数据,都是资产。基于目前大数据技术的发展,哪吒科技已推出了不少基于场景的解决方案,通过数据服务助力智慧港口建设。


相关标签:
热门产品